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
原创/百家有谱
287 6975 人 | 2022-11-25

古人复杂的名字

这个世界上想来是不存在没有名字的人,即便真的有人没名字,也会被外人赠予姓名,比如说一些古人典籍里的“无名氏”,就是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名字也不清楚根脚的人,即便是现如今一些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会赋予“不详”或者“佚名”,又或者统称为“网络作者”、“网络歌手”等。可见世上之人,皆人人都有名字。

但名字从古至今的演变,又有多少人知晓呢?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与字最初是分开且有紧密联系的两个字,是发展到如今,才连成一起唤作“名字”。因此,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而字是作为与名映衬,互相补充的存在,并且古时获取名与字都要符合一定条件的。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也就是小时候我们就有了名,等成年举行冠礼了,就会有字,即未成年人只有名,成年人才有名字。因此,古时人们交友时,自我介绍往往是这样的: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张是河北大姓,表明自己出身,而“字翼德”则点出了自己成年了,并且跟“名飞”连起来还表达出“有助飞翔,如添羽翼有德之人”的意思,间接传递出自己的抱负。而“世居涿郡”既是表明自己的籍贯,又结合“颇有庄田”和前面的“姓张”,点出了张飞是河北涿郡一位有理想抱负并且也有能力的豪强,想要干一番事业的人,就可以跟他交个朋友。

相信看到了这里,大家也明白了刘关张初相识后,为什么会迅速坐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并且在刘备道出自己的愿景后,为何能获得张飞鼎力相助了吧,因为张飞就是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只是自己当不了大哥,所以只要有人能领导着他干一番大事业,他肯定会豁出去。而刘备和关羽也是想要干大事的人,所以听到了张飞表露出来的意思后,那肯定就秒懂了。

但是在这里假设张飞的自我介绍少一个“字翼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估计刘备和关羽理都不理会,因为没有“字”代表着两种情况,第一是未成年人,既然你未成年人,那刘备关羽肯定不好意思带你匡扶汉室了,第二是张飞成年了,可是连给他举行冠礼的长辈都没有,可见家境有多落魄,这样的人有抱负理想确定不是开玩笑?

回到正题,唐朝大儒孔颖达曾这样解释过名字:“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也就是说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时举行成人礼冠礼 ,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  ,并取“字”。而取“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时交际要遵守“天地君亲师”的伦理,也就是只有长辈才能直呼晚辈的名字,而平辈之间在成年后交往要称呼对方的表字。

 

《三国演义》里人与人的关系,听称呼就能听出来,比如同窗公孙瓒叫刘备就是“玄德想死你了”,同事要亲近刘备的就喊:“玄德公近来可好”,同事对刘备不近不远的称呼是:“刘豫州何事前来”,同辈份对刘备不满的就叫“刘备匹夫欺人太甚”,长辈对刘备不满就叫“刘备小儿欺人太甚”,仇人对刘备不满就叫:“大耳贼不得好死!”

名讳和避讳

古人对生辰八字和名字都非常注重保护,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被人知晓了这些隐私后,是很容易遭到暗算的。汉朝的“巫蛊之祸”会闹得那么大,株连甚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皇帝自己都搞不清楚有多少人知晓他的生辰八字要继续谋害他,所以皇帝就可能把密接、次密接人群都通通处理了。

既然很注重保护这些隐私,所以通常只有婚姻往来的时候,男女方的生辰八字才会被提及,而给晚辈取“字”的权利更是牢牢掌控在长辈手上。所以看《红楼梦》的时候,为什么你会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官配,并且林黛玉后面非贾宝玉不嫁呢?就因为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贾宝玉就给林黛玉取“字”了,叫颦颦。虽然没有正规的礼仪和形式,所以颦颦在法理上并不算林黛玉的表字,可贾宝玉通过这一招宣誓了自己对林黛玉的主权问题。

因为平辈之间是不能取字的,除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找不到长辈了,那么就由兄长暂时行使父辈的权利,在冠礼上给晚辈取字,这里遵循的是“长兄如父”的封建法理,但只有家族近亲长辈都不在人世的情况下,才能这样做;第二种是女子许嫁给夫家后,由丈夫给女子取字,这里遵循的是“夫为妻纲”的封建法理。因此贾宝玉给林黛玉取“字”,虽然是小辈之间不懂事的玩闹之举,可等到两个人长大了,那就彼此心心相印了。当然了,这也能够理解后来没人喊林黛玉表字颦颦的原因了,因为在林黛玉许嫁要行笄礼前,她是没有表字的,谁喊她表字那就是毁她名声。

而不能喊,就意味着有“讳”。什么是讳呢?《左传》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即生前曰“名”,死后曰“讳“。”讳“单用时,”讳某某“,就是对死者的用法,比如”子厚讳宗元“,但如果与名连用,”名讳某某“,那就是尊称,通用于生者及死者。简单点来说,你给父母做介绍的时候,就要用尊称,比如“母亲的名讳是侍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了避母亲贾敏的讳,碰到“敏”字,就读成密或米。

而古代帝王还认为有人跟自己同名,会分走他的气运,所以就需要天下人都避讳。宋朝的《礼部韵略》有大宋皇帝的名字、庙号之类要回避的字,其中高宗赵构的“构”字同音回避的字最多,达到55个,一网打尽了与“构”读音相同甚至相近的所有汉字。其他皇帝的名字需回避的大多数在二三十字左右,加起来总共是325个字必须回避,天下万民用不得、念不得、写不得。这可太折磨人了,有时候稍微有一个字没有成功避讳掉,都有可能惹祸上身。

别号、绰号、谥号

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比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古人的别号在古代还有艺名、笔名的效果,比如李白刚写了一首《赠汪伦》,那大家为了方便讨论这首诗,就会说“大家快来看看啊,这是青莲居士新鲜出炉的一首诗。”由于大多数别号都是当事人自己取着好玩或者有着美好寓意的,因此别号又叫做自号,有时候这种自号还是用来表明身份的,比如赵云在曹军七进七出时就自号“常山赵子龙”,张飞在长坂坡阻击时自号“燕人张翼德”。总之,别号、自号是比较随意的,自己喜欢怎么取都可以,比如说“潮州梁朝伟”、“广州刘德华”、“广西罗志祥”也是许多网友的自号。

绰号则又叫做外号,通常是由别人赠予的一种称呼,但这种就褒贬皆有了,比如说“大耳贼”、“碧眼儿”、“奸雄”、“西楚霸王”、“诗仙”、“诗圣”、“诗佛”、“诗囚”、“战神”、“军神”、“弼马温”等等,就都属于绰号,由于是外人强行赠予的称呼,所以哪怕当事人不承认、不领,这个绰号也还是属于当事人。反正绰号、外号这东西人皆有之,只不过家谱上通常只记载好听的自号、绰号,不记载哪些难听或者当事人坚决拒绝的。

谥号不是人人都有的,甚至可以说谥号的评选资格和门槛就相当高的,只有出名的帝王将相或者是简在帝心的官宦、社会贤达、经学大儒才有资格去评选谥号。而评选谥号的机构则是朝廷,是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这就是谥号。如曹操谥号是武,曾国藩谥号是文正,后人只要提到“魏武帝”或者“魏武皇帝”就知道是在说曹操,提到“曾文正”、“文正公”就知道是说的曾国藩。

古时候的清官大臣干一辈子,就是希望在死后,可以获得一个好听的谥号,然后用来庇护子孙。因为给你评选谥号的几乎都是朝廷重臣和经学大儒,他们如果认定了你能力出色,那就肯定会对你的后辈有所照料和提携,以展示朝廷重用贤能的一面,即便是后人犯了滔天大罪,要论罪抄家灭族,也会有人说这是“XX公”的后人,为了不让“XX公”绝后,那至少要留一房老实族人继承香火等等。

总的来说,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都太复杂了,如果要钻研下去做学问,估计都能出一本十万字的书做解读了。当然了,我们现代人只需要简单理解这些古人文化即可,没必要太深究了。

往期文章:修谱是一件好事:薪火相传,让老一辈庇护和提携后辈,造福乡里宗亲

287

相关评论

发表

评论列表

查看全部
电话咨询 电话
回到顶部 顶部
立即咨询

百家有谱客服

19277678896 19277678896 点击拨打 电话咨询

扫码微信咨询更方便

回到顶部
百家有谱软件下载 PC客户端下载

三步智能成谱

录入->选版->输出

{{ areaCode }}
  • {{ item.label }}{{ item.value }}
{{ 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