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的谱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由先秦以前谱无定式,到司马迁首创的简单图列式,再到班固的四世一转式,再到南北朝时期的图传分列式,一步一步走向完善,直至今天家谱的编撰体例也有了新的发现,现在主要有六种比较常见的家谱样本,是各个家族在修谱过程中比较常用的。
欧式
宋仁宗统治年间,为了适应当时社会上对族谱功能、编撰体例的新需求,欧阳修将儒家学说中的“五服之情,九族之亲”的传统伦理道德引入谱学,在总结前人修谱法则的基础上,同北宋儒学大家苏洵一道创立了“五世图式”的家谱体例,带动了整个宋代私修家谱的蓬勃发展,这个家谱格式也延续至今。
欧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家谱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会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
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总的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而尊近而旺远,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比欧氏家谱要更加严格
苏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它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牒记式
跟欧苏版式一样受到很多家族喜爱的家谱版式还有牒记式家谱,民间又称“连珠接续”。它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
牒记式家谱的特点是: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有点像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当然也存在不足,它虽然可以详细记载家族成员,但是不如宝塔式家谱或者五世图那样子“所见即所得”,读谱的时候检索难度大,适合家族人员比较少的家族。
宝塔式
宝塔式家谱就是将世代人名像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它的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子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齐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现代书籍式
以书籍的形式呈现,世系图以世次从左往右来排列,根据每一世次子孙人数,纵向排列,人物关系清晰,整体结构紧密。最大优点是符合现代人识读习惯,节约纸张。
现代表格式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世系图以世次从左往右来排列,根据每一世次子孙人数,纵向排列,人物关系清晰,整体结构紧密。最大优点是:在行转中,可以显示本人以上三世到五世的祖辈人物关系,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
筒子页是我们家谱装帧中一种受到众多家族喜爱的装订方式,翻阅古籍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也就决定了筒子页和古老而富有生机的家谱之间的契合。将一张纸对折后装订起来,可以拉成一个筒子,“筒子页”由此得名。
版框
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界行
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天头
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地脚
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版心
也称“叶心”,或简称“心”,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堂号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书口
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鱼尾
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象鼻
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书耳
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墨钉
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书牌
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大题
指一种书的题名。
小题
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行款
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界栏
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将单页装订成册,就能成为一本古籍。中国书籍的装订历史渊源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始皇的简策开始,经历了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一直到明清时候的线装,以及到今天的平装、精装书。线装的是古代书籍装帧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具有古朴素雅的美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我们家谱的装帧很多时候也会采用线装的方式,在流传的过程中,古籍的结构也有了特定的名称。
书签
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家谱中一般会在这里写上谱名。
书衣
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书名叶
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书脑
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书脊
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书首
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书脚
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书根
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分。
精美胶装
装订考究,腾龙图纹
光滑美观,古色古香
较为牢固,不易脱页,家谱内页可采用厚宣纸或薄宣纸
仿古线装
瓷青蓝卡,复古线装
简约大气,古朴素雅
装订整齐,工艺严谨,家谱内页可采用厚宣纸或薄宣纸
绢布线装
四眼订线,绫绢纹理
细腻精美,雍容华贵
装裱平挺,书面不皱不翘,家谱内页可采用厚宣纸或薄宣纸
普通精装
锁线包边,线装整齐
光滑平整,装帧精致
精美大气,坚固耐用,家谱内页可采用厚宣纸或薄宣纸
烫金精装
硬壳封面,烫金文字
奢华绚丽,高档端庄
封面可使用烫金、击凸、击凹等工艺,家谱内页可使用道林纸
往期文章: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说不清楚自己的堂号郡望?家谱修编做好这一点,提高家族凝聚力!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
三步智能成谱
录入->选版->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