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以后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哪些内容?

明代中期以后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哪些内容?
原创/百家有谱
4446 10756 人 | 2020-07-13

在明代中期以后的很多家谱,增加了“祠堂”、“祠产”等内容,成为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

 

对一个家族来说,“立祠堂”、“重祭祀”是家族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祠堂之设,所以尽追本返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开业传世之本也。”按古法规定,家礼只能祀祖、考,不能祭始祖、先祖。但实际生活中,家族祀祖时,往往有所突破,因其虽不合礼,但合乎人情。明宋濂《国清林氏重建先祠堂记》指出:“古者,墓无祠,庶人惟祭其祢,礼也。至汉,尝祠墓矣,祭尝及高祖矣。不可谓之非礼也。今平阳盖竹之林氏,立祠于其始迁之祖之墓而祭之,乌得谓之非礼乎?时不同,礼亦不同,礼虽不同而因其人情而立教者,未尝不同也。……凡其所为未必合于古,而余独有取者,以其得礼之义也。”

明方孝孺《天台陈氏先祠记》也指出:“自汉以来,民之祭已上及高祖,非人不由礼也,不合于情势,不可守也。······今天下之礼不合于古者多矣。不合于古而合于人情,虽圣人出不能易也。”天台陈氏早在宋元时,即祠祭始迁祖:“秉彝之祖恐其族大服降,其情或离而不属,乃为祠祀始迁祖,而使族人合祭,以维其心。元末兵乱,祠毁于火。秉彝之父彦圣欲作新之,未果而卒。国朝洪武十年,秉彝以为先人之志奚可不承?乃谋于堂弟集财聚工为祠于故址。”

上述二段引文告诉我们明代中期以前,一般家族在祠堂祀祖时,没有遵循古礼法,只祭祖考,而是从人情出发,从维系族人之心出发,不仅祭祖考,而且祭高祖,甚至祭始迁祖。

这虽然不合古礼法,但合乎人情。到了明代中期,情况有了变化。嘉靖十五年(1536) , 礼部尚书夏言根据民间存在的家族祠堂祭祀始祖的事实,专门上《请定功臣配享及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奏议:“臣民不得祭其始祖先祖,而庙制亦未有定则,天下之为孝子慈孙者、尚有未尽申之情。……乞诏天下臣民冬至日得祭始祖……乞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明世宗听从了夏言上的建议:“诏天下臣民祀始祖。”也就是说,从明中期以后,民间家祀始祖,不仅合情,而且合礼合法。由于政府号召建立家庙,于是从明中期以后,世家大族掀起了建宗族祠堂的热潮。

 

家谱

 

明代中期以后的家谱,就有很多关于重视祭祀、筹建祠堂和祠堂图录的记载。《吴越钱氏七修流光宗谱》家训中第一则就是“重祠祭”, 并把它提到“尊祖敬宗”的孝义高度,“孝莫大于敬祖,敬祖莫在于修祀,祀莫先于祠祭,有事于祠,所以尊祖、敬宗而致其如在之诚也”。《新安歙西溪南吴氏统宗谱》 (乾隆十二年)谱序中,记载了该家族明万历年间筹建祠堂的经过,“诸宗老皆归之,各量力捐赀,孝廉遂董其任,辟地若干庙为祠。万历己卯(1579) , 经始正堂,特祀得姓始祖泰伯,而配以仲雍、季札。已亥(1599) 后堂、寝室告成,则祀始迁祖光公”。不少家谱还刊有祠堂图,并附有文字说明,图文并茂。

明中期以后各地兴建的祠堂,以徽州地区最突出。明代中期以后,徽商进入黄金时期,他们将巨额利润用于家乡祠堂建设,因此明中期以后各地建立的祠堂,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以徽州地区为最。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一书,曾据徽州地区家谐中有关祠堂资料列表进行统计,明代徽州地区共有祠堂47座,其中宋建3座、元建5座,明代建有39 座,主要为嘉靖、万历年间所兴建。

 

家谱

 

明代家谱不仅画图介绍各家族祠堂的基本轮廓,如几重几进、门户窗棂、围墙设施等,而且对祠堂内祖先牌位的排列、祭祀祖先的仪式等均有所记载,有所要求。关于祠堂的朝向,宋代张载、程颐根据他们理解的古代宗法制度中宗庙的朝向,设计为坐西朝东。但到明代,民间的祠堂大都根据朱熹《朱子家礼·祠堂》的设计,改为坐北朝南。祠堂大殿正中设一正龛,左右两边相对各设一配龛。所谓“龛”, 本是附着在墙上的小殿阁,祖先的神主牌位摆在阁中,前面用纬幕掩饰,后来简化成一种特制的巨大的长方形木桌,将神主放在桌上。所谓神主,就是一种嵌在木座上的长方形小木牌,有的白底黑字,有的红底黄字,上面写着某某祖先名讳、生卒年月,原配继配氏姓,子、孙、曾孙名字,每一对(夫妇)祖先一块。正龛放的神主是本家族始祖,左右两边按左昭右穆次序,摆放家族现在的最长辈算起的考、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超过四世的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去,而始祖是不迁的,永居正龛中间。这也就是明代民间理解的“百世不迁”和“五世则迁”。

祠堂既然是祖先神灵聚居之地,自然也是全族祭祀祖先的场所。明代家谱礼仪中均规定:每年春秋祭祀,全族聚集祠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时,一般先到祠堂先祭神主,然后到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有的家族则规定,每逢朔望,都开祠致祭,祠堂活动比较频繁。祠堂致祭之日,往往也是向族众宣讲家谱之时。许多家族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由族长或指派专人宣讲先贤语录、宜读家规家法,使族人了解家谱内容,按照封建礼法去做事、做人。在明代,家族中重大事宜,诸如续修家谱、修复祠堂、推选族长、购置坟山、义田等,都由族长在祠堂组织族人讨论。遇到族人违反家法、族规时,祠堂义成了家族法庭。族长在祠堂审理案件、审判族人时,一般由族中士绅陪审,允许族人旁听,借以教育族人。由上述可见,明代的祠堂已成为一个家族的中心,象征着一个家族的闭结,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祠堂祭祖和其他活动把族众牢固地团结在一起,成为严密的家族组织。

4446

相关评论

发表

评论列表

查看全部
电话咨询 电话
回到顶部 顶部
立即咨询

百家有谱客服

19277678896 19277678896 点击拨打 电话咨询

扫码微信咨询更方便

回到顶部
百家有谱软件下载 PC客户端下载

三步智能成谱

录入->选版->输出

{{ areaCode }}
  • {{ item.label }}{{ item.value }}
{{ 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