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谱名?宗谱、族谱、家谱又各有哪些不同?

什么是谱名?宗谱、族谱、家谱又各有哪些不同?
原创/百家有谱
1005 11185 人 | 2020-07-14

当我们拿起一本家谱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封面上的谱名:家谱、族谱、宗谱、房谱、世谱、支谱、谱系、谱传、源流、谱牒玉碟等等各种说法,最常见的谱名就是家谱、宗谱、族谱。

谱名最重要的就是谱籍和姓氏,就是什么地方哪个姓氏的家谱,比如《萧山史村曹氏宗谱》,表明这边宗谱是浙江萧山史村这个地方曹姓的宗谱。当然有些家谱还会把堂号和郡望标注在谱名里,想三槐堂、清河郡之类历史上著名的堂号郡望标注在谱名上,除了表明家族归属也有炫耀的味道,比如《(江苏)苏州三槐堂王氏续修家乘》、《(福建上杭)清河郡张氏宗谱》等。中国家谱又续修的传统,因此不少家谱在谱名好丧也会标出修谱的次数,比如《(湖南)宁乡道林蒋氏九修族谱》。

谱名

 

什么叫宗谱?

宗,本义为祖庙。《说文》释:“尊祖庙也。”汉贾谊曰:“流派所出为宗。”又《礼丧服小记》释:“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所谓别子,是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这里可释为别子本代称其上为祖,而别子之后裔称其上为宗。

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宗”的含义,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为宗谱,这就是宗谱区别于家谱的地方。

 

什么叫族谱?

古释:“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旁支别属。”所谓直系与旁系是相对而言,均可上溯为同祖。

他们“共相联属”的,这个“属”,就是这个宗下特定的族众。族众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与族,族之于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族体之下的基本单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谱”名的谱牒应是某宗下的一个新开辟的族体。

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宗族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例:某支迁某地形成一个族体,它的谱系则是族谱。从整体意义上,它构不成一个完整的宗族体系,所以族谱既不同于宗谱也区别于家谱。

谱名

什么叫家谱?

古释:“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又“家,谓一门之内”。所谓家谱,狭义地讲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汉以前,见之于正史载录的谱牒类书多以“世家”为名,且属王侯大夫及有社会重大影响的人物才具有。如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至汉,以“世本”为书目,专门记录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属谱牒的籍名多样,如:家传、家纪、家记、家史、世系、家牒、谱记等。按正史《隋书》载,首先出现在正史载录中有“家谱”冠名一书的为“杨氏家谱状并墓记”。

隋之后,在《新唐书》中,以“家谱”冠名的才真正开始多起来,如“谢氏家谱”、“薛氏家谱”、“颜氏家谱”、“李用休家谱”等。

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汉书艺文志是秦汉以前著述的总录,隋书经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总录。”那么“家谱”一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

所以,有说以“家谱”为名始于宋代,是不确切的。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多数是凡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牒统称为家谱。从历史上谱牒用名看,宗谱、族谱、家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

谱名

在家谱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类型。譬如,一个人如果没有后裔,通常会从本姓或外姓子弟中领养一个男孩。按说从外姓领养的后代不能入家谱,可自己既已姓了别人的姓,也要生儿育女,形成家族延续,数代之后,要修家谱,又不能恢复原来的姓,只好将本姓和过继之姓均在家谱名称上列出。如明代初年的《袁朱宗谱》,始祖朱梓,本姓袁,后过继舅父朱德敏为子嗣,五世以后,子孙修谱时,向明太祖请求恢复本姓袁,没得到批准,此谱到清代一共修过八次,均冠以《袁朱宗谱》之名。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异姓间的联宗合谱现象。比如因异姓联姻,生子兼祧二姓而合谱的《张廖氏族谱》,因避讳改姓再入赘而导致一人祧三姓的《朱庄严氏大族谱》等,都属这种情况。


相关文章

家谱对传承中华文化以及促进海内外文化有什么重要作用?

1005

相关评论

发表

评论列表

查看全部
电话咨询 电话
回到顶部 顶部
立即咨询

百家有谱客服

19277678896 19277678896 点击拨打 电话咨询

扫码微信咨询更方便

回到顶部
百家有谱软件下载 PC客户端下载

三步智能成谱

录入->选版->输出

+86
  • 中国大陆+86
  • 中国香港+852
  • 中国澳门+853
  • 中国台湾+886
  • 新加坡+65
  • 马来西亚+60
  • 泰国+66
  • 菲律宾+63
  • 印度尼西亚+62
  • 缅甸+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