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氏百科

「策」氏百科
姓氏
拼音
人口
排名第9999位。
点赞
浏览

手机APP查阅

微信扫码查阅

目录
姓氏起源
姓氏始祖
策姓起源
源于职业,出自周王朝时期职业策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周礼·仪礼 注》记载:“策,简也。”在史籍《蔡邕·独断》中也记述:“策者,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凡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古代无纸笔时,以竹简刀刻书写。竹简,用竹子剖为竹片而成,长度为1~2尺,宽度为0.5~1寸,刮去竹皮,打磨光洁。单支竹片称作“简”,用皮绳将若干竹片串接成一排者就称作“策”,每策一般为30~50支竹简,官文为40支竹简。为便于收藏,将每一策卷起来捆扎好称为“䇿”、“策札”,后通作“束”。在策上刻写了文字以后,就称作“策𦘠”或“简记”,后通称作“书”。在先秦时期的诸侯王室官书中,只允许用六种字体刻写策书,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史称“六书”。到了东汉前期,朝廷允许用八种字体刻写策书,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史称“八书”。直到东汉和帝刘肇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中常侍蔡伦(公元?~121年待考)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明创造了造纸术以后,以竹简为核心的“策书”方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而崭新的人类文明也以此而肇始。 春秋战国时期,专职制作竹简、竹策的工匠,就称作“策工”。策工之职世代相传,其中有后裔子孙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策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姓氏名人
全部 作家 官员 诗人 明星
人口分布
姓氏堂号
姓氏字辈
姓氏祠堂
张家宗祠 (多人)
12888
327
公祖聚元 (多人)
131
273
裕丰五公 (多人)
480
191
亚胜公祠 (多人)
277
158
鍾氏总祠 (多人)
2
155
123 (多人)
1
138
雲程公祠 (多人)
39
116
徐氏宗祠 (多人)
55
114
姓氏来源
电话咨询 电话
回到顶部 顶部
专属修谱师
小助手 专属客服
19277678896
修谱咨询 印谱服务
广州市番禺区天安科技园总部一号楼
百家有谱软件下载 PC客户端下载

三步智能成谱

录入->选版->输出

{{ areaCode }}
  • {{ item.label }}{{ item.value }}
{{ 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