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氏百科

「彪」氏百科
姓氏
拼音
人口
排名第9999位。
点赞
浏览

手机APP查阅

微信扫码查阅

目录
姓氏起源
姓氏始祖
彪氏(孟姬)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晚期毛叔之女彪氏孟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彪,姓,出齐郡,周有卫大夫彪夫,宋有彪虎臣,河南均州有彪氏。”彪氏,出自周王朝时期毛叔之女彪氏,全称彪氏孟姬。“孟”,古时候是长女之意,长子称“伯”。 西周王朝初年,周武王姬发把胞弟姬叔郑(周文王第八子)分封于毛邑(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建立毛国,为伯爵国,因此史称姬叔郑为毛伯郑或毛叔郑,简称毛叔。毛叔在周王室曾担任司空一职,因司空是三公之一,故又被称为毛公。不过,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的记载,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姬伯聃(一作姬伯明)被兄长周武王封在毛邑,但毛邑不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而是在河南宜阳东北一带。 西周时期,当女子出嫁时,父母常要为她专门制作陪嫁器物,即金文中自铭为“媵“者。在此类特意铸造的媵器中,妇名除称其姓外,还必须称其丈夫之国(氏)名。同时,由于妇女是娣侄从媵制,需要将兄弟姐妹的排行明确表示出来,伯(孟)仲叔季的排行,不仅是区别同辈兄弟姐妹的需要,也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需要。在著名的周朝青铜器毛叔盘上,就铭刻着其为毛叔送给女儿彪氏孟姬作陪嫁的宝盘,希望她长寿,子孙后代永远享用该宝器:“毛叔媵彪氏孟姬宝盘。其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毛叔郑是周成王的叔父,即史籍《尚书·顾命》中记载的毛公。毛叔郑彪氏孟姬就是毛叔郑之长女彪,嫁与卫国上卿姬彪夫,称孟姬。在毛叔盘铭文中未称其国名,而称其氏“彪”,故称“彪氏孟姬”。西周初期,子孙以母姓为氏是普遍现象,因而在彪氏孟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祖母之名为姓氏者,称彪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彪氏正宗。
姓氏名人
全部 作家 官员 诗人 明星
人口分布
姓氏堂号
姓氏字辈
姓氏祠堂
张家宗祠 (多人)
12717
326
公祖聚元 (多人)
131
273
裕丰五公 (多人)
480
191
亚胜公祠 (多人)
277
158
鍾氏总祠 (多人)
2
154
123 (多人)
1
138
雲程公祠 (多人)
39
115
徐氏宗祠 (多人)
55
114
姓氏来源
电话咨询 电话
回到顶部 顶部
专属修谱师
小助手 专属客服
19277678896
修谱咨询 印谱服务
广州市番禺区天安科技园总部一号楼
百家有谱软件下载 PC客户端下载

三步智能成谱

录入->选版->输出

{{ areaCode }}
  • {{ item.label }}{{ item.value }}
{{ text }}